财联社1月28日讯,花呗、借呗又上线了自助管理新功能:所有用户今起可更便捷的自主调整额度、设置消费提醒、调整付款顺序、订阅消费周报等。蚂蚁集团回应表示,此举便于用户更自主地管理额度和消费,花呗借呗会持续倡导理性消费。(财联社记者 姜樊)
相关阅读:
蚂蚁花呗借呗上线额度管理新功能:用户可自主调节额度,花超将提醒
IT之家1月28日消息蚂蚁花呗与蚂蚁借呗悄然上线额度管理新功能,用户可更便捷地自主调节额度,并增加消费闹钟功能,花超后将以通知的方式提醒用户。
IT之家测试,可以10为单位调整花呗额度,最低可调整至几百元。
超额闹钟功能则可以设置1元以上的任意金额,可设置每天提醒和每周一提醒。
不久前,花呗刚刚下调了年轻用户的额度。蚂蚁集团对此回应称,花呗借呗会持续倡导理性消费。
支付宝搞事!花呗突然大缩水,网友都哭了
有没有开通了花呗的小伙伴,出来举个爪。
小雷作为支付宝老用户,算是对花呗有较深了解,所以简单聊聊花呗的好处与坏处。
如果正常使用并按时还款,不仅可以省下现金理财,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还能提高芝麻分。
不过问题就在于,很大部分使用花呗消费的群体还是学生。
在没有稳定收入的同时过度依赖花呗消费,就会出现大问题...
至于为啥要聊花呗这个话题,因为小雷一大早就发现#花呗调整年轻用户额度#登上热搜...
并且热度还高得离谱。
官方出手调整花呗额度
小雷点进去话题就看见一大批用户露出了痛苦面具。
很多网友本来想用花呗买点东西,发现花呗付不上款,打开才发现:“我的额度呢???”
有网友的额度从5000元调整到1500元,直接下降了三四倍。
这还算好的,还有人啥也没干,花呗直接就被冻结了,连额度的尾巴都看不见。
说巧不巧,小雷也遇到了这种情况,花呗前两个月就被无缘无故冻结,无奈一气之下直接关掉花呗,成功戒瘾。
而这次能上热搜,说明跟之前的小范围调整不一样,强制调整的措施已经覆盖了一大批用户。
额度突然变低,大家第一时间考虑到的应该都是自己信用出了问题。
如果是逾期还款或者违约导致的额度下降,那事情可就严重多了,毕竟现在花呗是上征信报告的嘛。
还好官方出来回应了网友的疑问,表示是特意下调年轻用户的额度,倡导理性消费。
本以为花呗官方回应后,事情就差不多结束啦。
结果又引出一波问题,不少用户是95后甚至00后,正值青春洋溢的时期,但额度不但没有被降,反而上调了几千到一万。
一波又一波的事情袭来,让小雷觉得,仅调整年轻用户额度只是一个片面解释。
这应该是花呗针对用户的多维度消费习惯,比如收入、支出和使用花呗的频率等,判断用户是否需要调整额度。
第一种情况,小雷的芝麻信用非常优秀,但如果使用花呗的频率太低,很大可能会被下调额度。
第二种情况,小雷经常使用花呗支付,平时点个外卖都用花呗,但支付宝可以从小雷的收入和支出比例评估出是否有足够的偿还能力。
风控系统判断出你偿还能力不足时,花呗额度也会相应下调,甚至被冻结。
第三种情况就很好理解了,就是那种经常逾期还款的人,花呗又不是做慈善的,不把你冻结才怪。
简单来说,风控系统更注重的是用户的消费能力和偿还能力,而不是你的年龄。
当然啦,这里分析的只是花呗调整额度的范围,至于调整额度的真正原因,且听小雷继续哔哔。
调整额度的真正原因
先问大伙一个问题。
如果平时手头紧迫,又想买自己喜欢的衣服鞋子,你们想到的第一个解决办法是什么?
是用花呗先垫着吧。
如果你是这么想的,花呗已经成功培养了你的消费习惯。
作为一个预支付消费工具,花呗跟白条一样,都是为了刺激消费,为了让你“剁手”时把后顾之忧暂时抛在脑后,还提供了分期服务。
看似12期分期的月利率就8.8%不算高,但其实利率并不是这么算的。
比如小雷用了1000块钱花呗,分成12期,每个月手续费是7.33元。
一年下来总手续费是7.33×12=87.96元,月利率是87.96÷1000≈8.8%
咦,这不是挺正常吗,就是每个月8.8%的手续费啊,诚不欺我。
但是大家有木有注意到,随着每月还款,要还的本金是越来越少的。
即使还到最后一个月,只剩下八十多块钱要还,那个月利息还是按照1000块钱本金算。
可能有点绕,反正只有第一个月享受到正常的手续费就对了。
这种躺着赚钱的操作,花呗还恨不得全世界都开一个花呗消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