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私域者得天下,得品类者得私域

副标题#e#

继第一篇万字文《从今往后有两种企业,有钱的买流量,有才的造流量》(点击标题阅读)发布引发快消、耐消、零售、互联网等多个圈子热议,并被哈佛商业评论、正和岛等数十家头部媒体转载后,作者何兴华和所著《流量制造》一书受到空前关注,甚至成为营销圈的社交利器,新书上线3月仍霸榜京东市场营销热卖榜TOP3,同时该书已被多个快消、耐消、零售、地产、汽车、医疗、互联网知名企业董事长与高层做内部推荐,获吴晓波、秦朔、刘润、金错刀、闫跃龙等大咖深度评点全力推荐,更入选多个年度必读书单。

更有不少读者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何兴华切磋尬脑。其中,“要不要做私域,私域怎么才能做好”成为最高频的话题。为此,作为一个快消、耐消和零售领域的20年三栖营销老兵,何兴华再次诚意执笔,1.5万字篇幅,透过人人做私域的繁荣表象,运用流量制造核心理论,直言私域运营的底层要诀,为读者朋友和同道中人提供参考。

以下为特稿内容:

私域很火,已经火了一年多,但是,我们还是小看了私域。

得私域者得天下

01私域,是新品研发的引擎

消费者喜新厌旧的本性越演越烈,消费者需求个性化的趋势越演越烈,这对所有企业的新品研发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挑战:新品研发周期必须不断缩短,新品推出数量必须大幅增加。这都意味着:每家企业的产品创新压力与日俱增。

事实上,早已压力山大了。

一直以来,品牌商与用户离得很远,如果是重度依赖经销商渠道的,比如家居企业,那离得更可谓是“八丈远“,即使是自营线下门店或线上店铺的,与用户的日常互动也几乎没有,当然也不可能有,因为在传统营销时代里,谁也没有用户离店后的高效互动渠道和场景;所以,我们经常听说这样的故事:某某知名的、成熟的快消品企业,每年研发的上百款新品,成功率只有5%不到。

如今,90后、00后已是消费主力,其高度个性化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又岂是70后、60后能够凭借主观臆断而得的?

怎么办?

唯有私域,可以解忧。

今天和今后,每一家企业都能够依靠私域,比如在社群里、官方自媒体里、导购的微信里等等,与一个个独立的用户”朝朝暮暮”、“卿卿我我“,甚至与那些90后、00后“话痨”无话不谈,从而,能够基于大量的、多维的、鲜活的用户数据,洞察用户的潜在需求和偏好,做到真正懂Ta。

以前,开发新品靠的是传统的市场调研和敏锐的个人直觉;现在,钟薛高、元气森林、完美日记、拉面说、三顿半、喜茶、王饱饱、Fanbeauty、瑞幸咖啡、良品铺子、康师傅、海尔等等国潮新品牌、成熟大品牌,靠的是在私域里实时与用户互动,沉淀、分析、挖掘用户数据,驱动产品创新;更高级的,会拉上一票铁粉共创新品。

所以,私域是新品研发的引擎。

02私域,是新品推广的引擎

“有能力生没能力养“,才是一直以来新品营销的更大痛点。

在以前,大多数企业的绝大多数新品,并没有专项营销预算用来做传播推广,只能进行渠道铺货和货架陈列,那些能在终端搞一个地推、端架、DM或导购来进行上市推广的新品,已经算是得到“一等公民待遇”了,对于那些能获得专项预算投放广告的重量级新品,绝对算是“人中龙凤”。

所以,新品有很多,能让目标消费者有所耳闻或见上一面的却很少。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新品开发越多,意味着资源浪费越大!

显然,当下,情况更惨。

消费者需求个性化、消费者触点碎片化,带来的是新品推广费用越来越高、效力越来越差。

怎么办?

唯有私域,可以解忧。

哪里有最精准的、大量的新品目标用户?

大概率下,一个品牌的原有用户都是或相当部分是新品的目标用户。私域里拥有的正是大规模的既有消费用户,而且包括重度消费用户。他们对品牌拥有认知甚至偏爱,最可能乐意尝试新品,最有动力口碑推荐新品。这样的优质用户、种子用户,怎能错过?

有了私域,不仅不会错过,而且可以免费地、高频次地、针对不同人群个性化地种草。

没错,新品推广的速度、效率、效果必然倍增,只是提升几倍,还是几十倍的区别而已。

同时,很妙的是,在私域里推广新品,根本不是一种消耗,而是最好的“能量补给”。因为私域运营需要内容,而新品是用户最喜欢、最需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品牌活力和科技实力的内容之一。

完美!

一句话,没有私域,酒再香,也难逃巷子深。烧钱模式当然除外。

所以,私域是新品推广的引擎。

03私域,是服务升级的引擎

对于众多的消费品制造企业和零售企业而言,什么是服务?售后?安装?

都是,但还有一项很重要的,甚至在很多时候更重要的,那就是信息服务,而且是一对一的,甚至是多对一的,就如同在2B的行业里每个企业对每一个大客户进行周到服务一样。

红星美凯龙2000多位设计师与星管家,每天在线上与1000万中高端家装用户,互动着有关家装设计、施工避坑、尖货选购、评测报告、大促爆款、直播团购等各种热门话题,你侬我侬。

孩子王7000多名导购员也是身兼多职,作为专业育儿顾问,实时服务着千万会员,充当着新妈妈们的“万能的百宝箱”和“行走的育儿百科全书”,成为孩子王与会员之间情感的纽带和信任的桥梁。

宝岛眼镜1600多名验光师,不仅是门店导购,还是大众点评、小红书、抖音、社群等平台上的种草达人,每天解答着3200万用户关于爱眼护眼、眼镜选配的各种实用问题;

完美日记的专业官方运营和海量自来水团队,每天也活跃在小红书、微信、天猫、抖音等平台上,与4000多万粉丝随时互动相遇,“新品发布-免费试用-使用教程-使用反馈-幕后故事”,样样精彩。

特步1.7万名导购也没闲着,每天通过钉钉、直播、小程序等渠道为用户带来穿搭推荐、新品上架、联名款预订、秀款特惠、爆款内购等追潮省钱快讯。

原本猫粮更极致,线上养宠顾问大概有30人左右,其中包含医师专家团、行为训练组、营养学专业组。医生有来自线下知名宠物连锁医院的管理人员和临床医生,有着丰富的宠物医疗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24小时在线上为用户解答宠物轻医疗问题,提供免费的远程诊断……

以前,这些服务必须通过面对面、客服电话、邮件等方式来进行,效率低、成本高、体验差;但是有了私域就会大不一样,随时随地在线服务消费者,提供即时响应,让消费者享受被宠着的感觉。服务周期变长,从售前,到售中,再到售后;服务体验变好,沟通工具个性化,互动方式很丰富,可语音、可图文、可视频、可直播,原来十几分钟说不清楚的事情,现在只需要几秒钟即可搞定,很温馨也可以很娱乐;服务标准可控,线上私域服务可实现数字化管理,尤其是数字化的绩效评估与激励,从而,不仅利于服务质量的稳定输出,而且利于最佳实践经验的固化和标准的持续迭代优化。

所以,私域是服务升级的引擎。

04私域,是公域获客的引擎

数字时代,我们有机会在公域里精准“捕鱼”,精准地实现“货找人“,只要我们能够绘制出精准、精细的用户画像。然而,如果没有私域,哪来的高精度的用户画像?

大数据营销说了很多年了,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广告投放发展,即“公海精准捕鱼”,也已经有十多年了,但原本只是利用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大平台自身的数据,限于数据的行业深度和新鲜度,实际投放的精准度很快到达了天花板。

近两年,基于各行各业领先品牌下大力气建设的一方数据中台初步成熟,私域数据充分输出价值,品牌方能够拿私域用户画像在公域里进行放大,至此,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投放效力瓶颈才被击穿,提升空间才得以持续释放。

私域用户数据沉淀是造画像的基石。

对于一家线下企业,一方面,要尽可能将线下用户行为数字化,更重要的,要尽可能增进与用户在线上私域里的各种互动,从而轻松地累积更大规模、更多维度的用户数据,包括内容互动数据、社交互动数据、活动互动数据、逛店互动数据和线上消费数据,进而才能绘制出更清晰、立体、鲜活的用户画像。

对于线下企业,沉淀线上私域用户数据,比线下门店用户行为的数字化来得更重要、更容易,也更有价值。但是,很多朋友在这个问题上由于惯性思维想反了。

事实上,如果没有在新媒体里与用户之间的“没完没了”,线下企业能有的最多就只是公海广告数据和部分线下销售数据罢了。

没错,正是新媒体生态的成熟实现了私域用户互动,才为传统企业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带来了取之不尽的“石油”。

另外,必须一提的是:如果有条件,建设一方数据中台,会有效解决不同私域场景之间、不同公海平台之间、私域与公海之间的数据孤岛问题,让“私域精细养鱼“所产生的数据,源源不断地为”公海精准捕鱼“输送更大量、更高级的“能源“。

拿红星美凯龙来举例:基于数据中台的全网精准广告投放,让红星美凯龙公海捕鱼的留资获客成本连续20个月环比下降,没错,连续20个月,下降92%!

这只是其一,其二更有惊喜。

很多内容平台,都会对优质内容用算法加持流量,比如淘宝、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知乎、头条等等。

如果有私域,每发一个内容,就会首先在私域里推送,被很多人阅读或观看,甚至转发,这样,这个内容在原发的内容平台的阅读量、观看量、点赞量、评论量、转发量和加粉量就会比较高,从而“得分”就会比较高,就会得到公域里更多的免费流量加持。

其实,对于淘宝直播,也有这个道理。一场直播,如果利用私域引来大量用户到淘宝直播间,各项指标就会更好,从而排名就会靠前,自然,得到淘宝公域的流量支持就会更大。

这其实就是拿私域流量换公域流量的打法。

所以,私域是公域获客的引擎。

05私域,是直播蓄客的引擎

直播与私域是天生CP。私域运营是直播的票房保障,直播是私域运营中的“内容甜点”。抛开达人自带流量的直播活动不谈,直播的即时性导致了直播营销的引流方式别具一格,与所有品牌、商品、活动常规使用的推广手段都大有不同。

#p#副标题#e##p#分页标题#e#

品类商是我生造的一个概念,相对于品牌商,平台型零售商都是品类商。天猫、京东这样的零售商是经营全品类的超级品类商,大润发、永辉、步步高、全家等大卖场、超市、便利店都是经营多品类的品类商,万达、爱琴海、银泰、大悦城等Shopping Mall也是拥有多品类商品和服务的品类商,红星美凯龙、孩子王、丝芙兰、宝岛眼镜等零售商是经营某个大品类的垂直品类商。

此外,那些聚焦某一品类的、商品品种足够丰富的、自产自营的品牌型零售商,既是品牌商,又具备品类商的属性。比如品牌蛋糕店(幸福西饼、面包新语、21CAKE);品牌零食店(来伊份、良品铺子);品牌体育用品店(迪卡侬);品牌家居店(无印良品、宜家);大型品牌服装店(李宁、ZARA);品牌水果店(百果园),也都具有品类商的属性。

那么,活跃度与粘性这两项,取决于什么?品类商的优势何在?

决定私域用户活跃度和粘性的,不是消费频率。低频的不代表不能做好,高频的不代表一定能做好,也不是频率越高越好做。

决定私域用户活跃度和粘性的,不是客单价。高价的不是一定不能做好,低价的也可能做不好,且并非单价越低越好做。

所以,家装、汽车、母婴、房产、保健品、高端电器、眼镜等等行业,消费较低频甚至极低频,客单价很高甚至非常高,但是,红星美凯龙、尚品宅配、飞鹤、孩子王、奇瑞、丰田、蔚来、豪车毒、万科、恒大、碧桂园、安利、戴森、卡萨帝、宝岛眼镜等等企业,却都把各式各样的私域以五花八门的玩法搞得风生水起。相反,饮料、食品、日化消费频率很高,甚至非常高,但并没有看到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跨国大品牌、本土大品牌在私域运营上有什么大作为,实践证明,这个现象的背后是有普遍规律在起作用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决定着私域运营的活跃度与粘性?

决定私域用户活跃度和粘性的,是用户对一个企业所经营产品和服务总体的“内容需求强度”。这里所说的内容是指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包括且不限于与品类相关的、品牌相关的的、商品相关的、服务相关的,等等;与选购知识相关的、与生活方式相关的、与促销活动相关的、与公益推广相关的,等等。

“内容需求强度”首先取决于行业的 “话题丰富度”。

一个企业所在行业的话题丰富度越高,用户对该企业的“内容需求强度”就越高,也就意味着该企业的内容运营能力越强,私域运营的活跃度与粘性就会越高,其利用私域所能发挥的威力和价值越大。

不同行业,话题丰富度差得十万八千里。

比如美妆行业、美容行业、母婴行业、教育行业、健身行业、保健医疗行业、体育用品行业、服装行业、旅游行业等等,消费者对这些与美相关、与投资相关、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品类,天然有着对大量内容的持续饥渴。所以,一直以来,无论报纸、杂志、书籍,还是电话、节目、网络频道,还是论坛公众号,总有这些行业的专题、专栏和专刊,本质上就是因为消费者好这一口。

同理,这些行业里的品牌商,就有机会持续生产出为用户所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各种内容,在私域里与用户高频互动。反之,对于地板行业、卫浴行业、空调行业、饮料行业、电池行业等等,品牌商则难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能够持续吸引消费者的内容。

所以,一个地板品牌、口香糖品牌、瓷砖品牌、空调品牌、矿泉水品牌、电池品牌……即使成功地将用户引入到社群里、天猫或小红书的品牌号里、官博官微官抖里、订阅号服务号小程序上、企业微信或钉钉导购系统里,或是干脆引到了自己公司的官方App里,So what?

每天与用户互动什么?怎么撩?

“我家地板怎么好?”、“我家地板有多少种?”、“用户用了我家地板的实景图很漂亮”、”我家地板又搞直播了”、“口香糖怎么吃更Fashion?”、“口香糖有什么新品?”、“我家口香糖换包装了”……很明显,无论消费者会不会重复购买,对于这些品类,品牌与用户在私域里一定周期内聊一次可以,聊几次就是极限,再聊就没得聊了,只剩尬聊和骚扰了。

所以,如果卖的是话题丰富度低且消费低频的商品,我们只能做“短私域”,即我们可以用私域很有效地提升转化率,但不必心存通过私域提升复购的妄念。我们可以把线上线下入店的精准潜客拉到私域里,尤其是官方导购场景和社群场景,然后尽可能对其进行高频地、定制化地种草,目的是让其对这些并不熟悉的低频商品,尤其是低频且高客单、重决策的商品,能有充分地了解,包括了解有关品类、品种、品牌、系列及服务等等方面的信息,进而产生信赖和青睐,最终实现“百里挑一”、成功下单。

在私域里的如此互动,必然带来销售转化的大幅度提升。但是,我们基本没有可能在用户对此类商品产生一次消费之后,仍然通过各种内容在私域里与之高频互动。其实也没有必要,因为下一次的消费距离此时太遥远,保持适当频率的服务互动就好,否则大概率会弄巧成拙。

如果卖的是话题丰富度低且消费高频的商品,我们只能做“弱私域”。例如,为纯净水、运动饮料、方便食品、薯片、食用油、洗发水、洗面奶、餐巾纸、牙刷、牙膏等等行业的品牌建设私域,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尽可能多的用户引入私域,尤其是官微、官博、官抖、视频号里,然后,通过持续创作内容努力争取一部分品牌拥趸能够留下来,至于能留下多少,就全仰仗品牌企业内容团队长时间“无中生有”的高阶创意能力了。尽管新品上市、代言人活动、IP推广等等都会对内容生产很加分,但是,总体上,互动的频率还是会维持在低水平上,也不宜太高。因为本质上,这类商品的复购用户对这类商品本无太多内容需求。

如此看来,得内容者得私域。

b

“内容需求强度”不仅取决于行业的 “话题丰富度”,更重要的,取决于企业经营的“商品丰富度”。

那么,谁是“商品丰富度之王“?

没错,正是品类商这个角色。品类商,无论是哪个行业的,都天生拥有种类丰富的商品,从而,天生拥有超高的“内容需求强度”。

对于任何一个品类商或具备品类商属性的品牌商而言,哪怕消费者对其经营的每一类商品的内容需求强度极低,但是,由于“内容需求强度”是具有累加效应的,所以,品类商所有商品的“内容需求强度”可以累加在一起,其Total值远超几乎所有品牌商。

下面看一些实例。

红星美凯龙与所有家装消费者,在整个家装期间都有聊不完的话题。聊完门窗,聊橱柜,聊完地暖,聊地板,聊完卫浴,聊沙发和床,还有灯和装饰画,多了去,聊不完。不仅聊家居商品,还有家装设计、施工避坑、软装搭配;不仅有选购攻略,更有活动预告、直播互动、尖货推荐、爆款预订、专享套餐……不仅有节庆全场大促,还有每一个品类的品类节、每一个品牌的品牌日……而这些都是消费者的普遍刚需内容。

“住在芝士蛋糕般的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请将我锁死在这一抹奶香里……”、“1分钟看懂5大采暖方式的优劣!看看你家选对了没?”、“集成灶适合中国家庭吗?内行人告诉你!”、“智能门锁选购到底香不香?记住这5点保证挑到好锁!”、“这才是真正的地中海风格!醒醒!别再盲目跟风‘白+蓝’”、“想要跟风无主灯设计?不注意这4点,效果还不如吸顶灯!”、“车建新×尼格买提×龙洋领衔年度家居界最爆直播!华为Mate40Pro每10分钟送!你敢想?”、“华帝集智烹饪中心全系上市,烟机+灶具+洗碗机+热水器只要18599元!”……每一问是不是都挺撩人?

可以想象,与上面这个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任何一个入驻红星美凯龙的商家,无论它是某一个地板品牌、地暖品牌、卫浴品牌、灯具品牌、床垫品牌,还是沙发品牌等等,其能够与用户互动的内容、周期,相比红星美凯龙,就显得太少、太短了。

再看看Costco,周一聊“帅哥的秋天第一份穿搭图册”,周二聊“让料理轻而易举的厨房神奇”,周三聊“平安银行与Costco的联名卡与邀新礼”,周四聊“网红流心月饼”,周五聊“珍品黑鳕鱼+饱满大扇贝‘七夕双人餐’”,周六聊“高性价比的巧克力季”、周日聊“直面秋季干燥的滋润妙方”……篇篇精彩,哪有穷尽啊。

可以想象, 如果不是Costco与用户互动,而是换成湾仔码头、味全、元气森林、茶π、脉动、百岁山、贝纳颂、绿箭、天喔、青岛啤酒、百威啤酒、芝华士、RIO、康师傅、双汇、德芙、好时、得宝纸品、高丝护肤品、李施德林漱口水、黑人牙膏、潘婷、曼秀雷敦、南孚电池、公牛、品胜等等品牌商中的任何一个,则每天互动的话题就显得单调、乏味多了。

dawei

【声明】:天津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